全国
我是雇主
我是服务商
接外包项目
主动投标,按项目金额成交赚钱
开店卖服务
封装服务,按服务定价售卖服务赚钱
成为云员工
成为兼职人员,上传案例和服务赚钱
更多经营模式
了解平台经营模式详情
APP
猪八戒APP
智能精准推荐 快速匹配人才
立即下载
猪八戒小程序
扫一扫,无需下载体验更轻盈
猪八戒微信公众号
随时掌握一手资讯
搜索服务
发布外包任务
投稿
那些“搞城市规划的人”到底是谁?
阅读 • 598

最近,全国多地的连日暴雨导致很多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内涝。


我们在关注灾情的同时,往往也会思考这类现象出现的原因,每到这时就会出现一种声音“一下雨就内涝,那群搞城市规划的人是怎么搞的!”.....


湖南地标橘子洲变成了水乡,图片来源新浪微博


以下内容来自清华大学博士周看看,通过多个角度对城市规划以及“搞城市规划的人”进行解读,让我们一起看看,那些“搞城市规划的”到底是谁?



侠之大者,为国背锅

不得不说,我们这些搞城市规划的人,天生就具有背锅侠的属性。


“北京交通那么堵,都是你们搞规划的没有规划好”

“中国的城市看起来都一个样,你们搞城市规划的是怎么想的”

“一下雨就内涝,是不是当初你们规划搞得有问题”

“能规划指导一个城市的发展建设,搞规划的那群人必然是精英。”

“中国搞城市规划的人水平太差”

……


我们在不爽城市的某个方面的时候,好像谁都能吐糟两句城市规划搞的不好,然后就顺理成章地开始吐糟“搞城市规划的人”水平太差。


奇怪,这群“搞城市规划的人”,到底是些什么人呢?

他们到底是谁,有几个,平时都藏在哪里?


我首先想到了城市规划行业,又想到城市规划学科,再想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,最后,似乎又不仅于此……



1

行业里的规划人

第一种“搞城市规划的人”,是那些做规划方案、画规划图的城市规划师。


每次别人问我,搞城市规划和搞建筑的区别在哪?我就会说:你们看过那些什么城市新区的渲染图、宣传片、各种大模型吧,那些就是规划师搞的。建筑师设计一栋两栋房子,规划师设计一片城区。


在小规模上规划和建筑的区别不明显,但是在大规模上城市规划和建筑界限分明,比如研究一座城市、一片新区的定位与发展策略,其实质又更接近于咨询服务业。


现在也有许多咨询公司接城市发展咨询的项目。但是城市规划行业要多做一步——把目标和策略落实到土地空间上,形成具体的蓝图。

在过去一二十年的高速城市化中,城市规划行业与基建、建筑、房地产行业一样处于黄金时期,享受了增长红利。政府得先把规划覆盖上才能卖地,于是各类新区规划一个接一个,开发商委托的建设类规划更是蓬勃增长。


城市规划行业的从业者——城市规划师,十年前与现在的程序员多少有些相似,是热门行业里稀缺的高技术工种。在那野蛮增长的日子里,城市规划院的灯火经常是彻夜不息的,刚毕业的几个小伙子“临危受命”,在两三个月里完成一大片城区的规划是常有的事。


人少活多,让城市规划师很少有机会去反思,更不用说创新,毕竟反思和创新都是需要大量时间的投入的。最近房地产市场转冷,城市规划市场也冷了下来,更多的反思才随之出现。


而且,毕竟城市规划师是提供技术服务的乙方,真正出钱建设的甲方——开发商、政府——对建什么、怎么建拥有真正的决定权。城市规划师们虽然被教育得充满了社会责任感,但是在市场经济下,身为乙方“收钱办事”的本质,让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影响城市发展。


这就是第一种“搞城市规划的人”,行业中的城市规划师。


2

学科里的规划人

超过6000人参加的中国城市规划年会


第二种“搞城市规划的人”,是城市规划这个学科学术界里的人们。


城市规划学科是极其广博的,它更多的是一种问题导向的学科,而不太像数理化一样有自己的整套方法论。


城市本来就是人类生活的大集合,自然涉及到的学科也是方方面面,在学术界里的人们也丰富多彩。在欧美,城市规划几乎不设本科,接纳地理、社会学、建筑、土木、经济等各种专业的人来学城市规划。


几个同是搞城市规划研究的人坐一起:也许A同学研究市政管网,开口就是各种管道口径技术指标;而B同学研究全国城镇体系,满嘴都是宏观政策治国方略;这时候C同学走过来,谈了谈大数据与智慧城市……简直无法在一起愉快玩耍。


这样一种宽泛的、包容性强的学科,好处在于能迅速聚集大量的参与者。比如城市规划学会主办的年会,有超过六千人参加,论文数也有两三千篇,是全国各学科数一数二的大会。每当有一些海绵城市、城乡统筹等新政策热点下来,都是响应者众多,影响力广泛。

你涂颜色的小爱好,以为哥看不出来 →_→


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,学科过于宽泛则缺乏共识,缺乏共识则无法讨论和质疑,无法讨论和质疑则难以进步。学者们各自为战、自说自话,很容易产生一些自娱自乐的小研究,反正各做各的,别人既不关心,也很难质疑。


缺乏共识,使得城市规划学科许多基础性的问题已经停滞多年:都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协调沟通能力,却仍旧和几十年前一样是以匠气的快题设计作为主要考察方式。都认为更密的路网能营造开放街区促进城市交往,却仍旧用着是几十年前编的——主干路间隔500米的技术标准。

4-6小时完成的快题设计,直到现在都是中国城市规划学生的基本功 资料来源:绘世界网


“不再搞‘封闭小区’”,这是一个典型的搞城市规划的人自说自话的例子。


“封闭小区”,字面上可以有两重含义:(A) 被围墙围起来的小区; (B) 过大而影响到了城市道路联通的小区。


从政策原文里“封闭小区”是放在“优化街区路网结构”一节可以看出,含义(B)才是其真正的意图。是“封闭”还是“开放”,其实只与是否影响了城市道路系统有关。只要把街块设置得很小,它就是一个“开放小区”了,哪怕每个小街块仍然用围墙围起来也是。


写下“封闭小区”这个词的人,一定和我一样是“搞城市规划的”。正因为规划学术界的一些人常用“封闭小区”形容含义(B)的情况,自说自话惯了,才会忘了学术圈外大多数人的理解是(A)含义。结果把只涉及到小部分单位的的问题扩大到了几乎全部小区,引起轩然大波。


类似的模糊的词语,城市规划学术研究里还有不少,还需要我们一一辨明。

按照含义(B),这就是一个适宜的“开放小区”——宜宾市的“莱茵河畔”。组团之间的道路和景观向外开放,组团内部依然是封闭的。既实现社区公共资源与城市共享,又保证了业主一定的私密空间。 资料来源:新华日报


在这样一种宽泛而保守的学科环境下,培养出的城市规划人也有了与之相似的性格:表面上泛泛而谈什么都懂,骨子里循规蹈矩非常传统。


这是一个很好的学科,因为学城市规划的人知识广博见解开阔。他们懂一些交通、懂一些环境、懂一些产业、懂一些土地管理、懂一些宏观政策、懂一些建筑、懂一些社区和住房……他们擅长图解、表达和总结,而且通常极富有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。


但是另一方面,因为学城市规划的人往往在方法论上没有其他学科扎实,总结完趋势讲到该怎么办,就习惯性地大而化之,或者因循惯例。他们一直紧紧跟随时事热点,但是又不是变革的引领者,而是渐进的折衷派。对待如火如荼的中国城市建设,他们既积极参与,又在某种意义上小心翼翼。


这就是第二种“搞城市规划的人”,学习和研究城市规划的人。



3

政府里的规划人

城市规划部门=切蛋糕的? 是,也不是。


第三种“搞城市规划的人”,是政府城市规划管理部门里的人们。


城市规划同时也是一个政府职能,有它的主管部门——城市规划局。它的主要职能有两个,一个是管规划文件的编制,另一个是用编制好的规划来管建设项目。


城市规划部门就是切蛋糕的? 是,也不是。


在编制重大的城市规划文件的时候,规划局更像一个办事的,实际上的主导者是地方政府的决策层,并且方方面面都会参与其中,甚至可以说,是某种集体意识在通过代议机制进行着城市规划的决策。比如,一座城市的雄心,很难说到底是市长的雄心,还是千千万万市民的雄心。

最新的上海市城市目标和愿景 资料来源:上海城市总体规划(2015-2040) 


我们国家进行建设项目管理的方法,是把土地像蛋糕一样切成一块一块,再按照每块土地赋予的功能、密度、高度等进行出让。在这个过程里要通过各类建设许可证的验发,来确认土地利用符合城市规划及其他规定。


但是严格来说,“切蛋糕”,也就是进行利益分配,是在规划编制赋予各片土地规划指标的过程中就决定了的,规划部门只是拿着图纸成果来进行管理的行政部门,也就是切好蛋糕以后“端盘子”的。

控规将土地切成一块块,并赋予功能与指标,这是规划管理的依据 资料来源:某市控制性详细规划 


政府部门讲究的是责任和权力。所以城市规划部门里的“搞规划的人”,比起行业圈和学术圈的人要谨慎许多,他们眼中城市规划能管的范围也要狭小许多。他们强调自己有限的行政职能,而谨慎地处理涉及其他政府部门的责权,比如交通局、建设局、国土局、环保局等等。


这就是第三种“搞城市规划的人”,从事城市规划管理的人。



4

好,我们知道有三种人了,然后呢?

首先,搞城市规划的人多种多样,我们要知道谁是谁


城市规划专业的一个特殊性质,就是管理部门、行业界、学术界三者距离非常近:规划设计院的工作人员常常来往于规划局,一不小心就借调去工作了;大学老师时常会带学生做实际的市场项目;规划局官员也时不时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。


正因如此,连行业内的人都经常忘记了“搞城市规划的人”可能指代的多重身份,谁是谁傻傻分不清楚。


这几个不同群体在一些问题上还是区别挺大的。比如,要讨论交通拥堵问题,很难一味责怪政府规划部门,因为它不过是涉及交通的众多平行部门中的一个,要他们对共同工作的成果做出评论未免艰难。而去和专业界和学术界的规划人讨论,则能得到比较丰富的回答。反之,要了解具体建设项目的申报问题,专业界和学术界的规划人则说不清规章制度中的弯弯绕绕,或许只有当地政府部门中的规划人才能说的明白。


日剧 《Legal High(胜者即是正义)》里的古美门律师,传递的就是追求程序正义的法律观


其次,我想说的是一种观念:城市规划从来不是一种人做的一种事,而是一个开阔的、包含各种不同角色的人的参与平台。


古典的城市规划观,认为城市建设由领导者赋权专业精英全权处理,就像隋文帝让宇文恺设计长安城,拿破仑任命奥斯曼来改造巴黎。


然而,随着现代社会的分工,城市规划从业者开始为不同的利益群体服务,不再是同心协力的一拨人了:去年一起毕业的同学,可能一个在开发商一个在规划局,一个想调高设计方案里的建筑高度,另一个想死死控制住……沙场相见,各为其主,兄弟别怪我。


这样的分化或许不可爱,但却是现代社会的必然。


“搞法律的人”至少就有三种:负责裁决的法官、负责公诉的检查官、负责辩护的律师。在现代的法学观念里,法不一定代表正义本身,而是一种所有人都认同的过程。不管是被害人还是嫌疑人、是政府还是公民,都同意在法的过程里追求自己的权利。我们最多能说某案件中里起诉方或者辩护方占优,但不太说法律整个坏了。


既然我们心中不再装着同样的美好蓝图,那么只好退一步,用辩论和争执代替单方面决策,让最终成果尽量体现我们的共识。

深圳上步村城市更新项目的规划咨询 资料来源:深规院


第三,城市规划,我们每个人或许都要慢慢懂得


“搞城市规划”的人到底太少了,还是太多了?


如果要说以此为业的人,规划师、学者、官员等等,林林总总的城市规划从业者已是不少。


如果要说懂得和了解城市规划的人,或者说普通公民对城市规划的了解程度,实在太不够了。


我们国家的人有种思维惯性,喜欢在一个事物后面,找到一只幕后的黑手,再把情感都倾注在幕后黑手身上。这种惯性的背后是对事实的不了解和不想了解。“搞城市规划的人”这样一种模糊不清的集合体,就成了在不了解之下捏造出来的背锅侠。


其实城市的建造,有我们很多人的力量,早已不是由几个“搞城市规划的人”自个儿完成的了。随着人们纷纷购买和准备购买房产,我们的财富越来越固化到了土地和空间中,那么,城市规划所涉及的空间和土地的利益分配,当然与我们息息相关。


比如我的一个土豪朋友,家里拥有一片工业土地,正想着什么时候改造升级一下,却发现自己的地已在多年前已经被规划成了教育用地,无法进一步改造了,而自家从规划公示期到现在都一无所觉,悄无声息地吃了大亏。而也有朋友,敏锐地将房子买在未来规划的地铁站附近,享受了更多的增值。了解与不了解城市规划,可能直接带来或驱走财富。


在发达国家,城市规划还被用来处理更加涉及个人权益的种族隔离、社区营造等问题……当下的中国城市规划还没走到这一步,但是随着城市更新等新问题出现,已经有为社区业主谋求权利、为开发商提供咨询服务等新类型的规划人出现,他们已经准备好,为城市中的各种群体代言。


单一的幕后黑手其实不存在,存在的是在共同的平台上活跃着的、扮演不同角色的“搞城市规划的人们”。


而我们每个人,都在多多少少地搞着城市规划。


---------------

图片来源:《天涯明月刀》、百度09西游记吧,七手绘,绘世界快题



免责申明:网站文章均由网站用户自行通过本网站系统平台投稿编辑整理发布,仅供学习与参考,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删除。
实用工具-估价器
已有--位用户获取了服务价格
LOGO
请选择
立即估价
科学预估模型,海量真实数据
您服务的预估价:
800- 1200元
以上价格仅供参考,实际价格受中标服务商资质、具体需求等因素影响
查看该价格区间的服务>
电话: (已验证) 更换
按此标准定制服务
专家将来电为您提供服务咨询
提交失败,请稍后再试
重新估价